講道重溫

2023年8月27日 如此事奉(羅 12:1-8)
馬敏軒傳道

各位弟兄姊妹!早晨!願恩惠平安從天父上帝,並主耶穌基督,歸與大眾及聖會!誠心所願!今日的講題是「如此事奉」。論到事奉,不知各位有沒有這些疑問:為何要事奉?若要事奉,怎樣才可做好?在事奉上,會面對什麼試探?為何會有這些試探?如何避免?但最重要的,是上帝喜悅怎樣的事奉?讓我們從《羅馬書》第12章第1至8節中,一起尋找答案。請各位與我一起讀今日講道經文:「1所以,弟兄們,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上帝所喜悅的,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每一位說: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,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的信心來衡量,看得合乎中道。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,肢體也不都有一樣的用處。5這樣,我們許多人在基督裏是一個身體,互相聯絡作肢體。6按著所得的恩典,我們各有不同的恩賜:或說預言,要按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;7或服事的,要專一服事;或教導的,要專一教導;8或勸勉的,要專一勸勉;施捨的,要誠實;治理的,要殷勤;憐憫人的,要樂意。」
 
在第7至8節中,使徒保羅一連列出7種事奉的恩賜,分別是說預言、服事、教導、勸勉、施捨、治理及憐憫人。而第6節告訴我們,這些恩賜不是從信徒自己而來;而是上帝所賜,且每個信徒都有不同的恩賜。但為何只有這7種?沒有提及其他?我不知道。但若我們將其與其他《保羅書信》提及的恩賜名單作比較:無論是數量及內容都有分別。這7種恩賜,有可是當時羅馬教會中較有的事奉;或保羅只選其中7種作例子。就如你要介紹主日祟拜中的事奉崗位,你可能只講較有表性或你印象較深刻的。其實,保羅想說什麼?
 
若你知7這數字,在猶太中的意思,就知道保羅用作代表所有的事奉。若我們再留心看,保羅如何述說這7種恩賜時,會發現每一樣恩賜之後,均提及能發揮該恩賜的秘訣;但其所指的秘訣,卻不是技巧,而是心態。例如:說預言,要有信心,服事、教導及勸勉,要專一;而施捨是誠實,但較貼切的翻譯,應是慷慨;治理要殷勤,而憐憫人要樂意。可見保羅在此強調的,是事奉人員的心態。若比較只著重事奉恩賜及在恩賜外,加上良好的心態,其所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。我想無論是司琴,或彈奏任何樂器的,除了有彈奏技巧外;以什麼心態準備及事奉,也非常重要。我曾見毫無準備,見譜就彈的。也見在事奉前,願花時間努力練習,用禱告的心思想歌詞意思,期望彈出歌曲神魂,將最好獻呈上帝的。我相信一般是後者,既有恩賜,又全情投入準備及『事奉的,更能幫助我們投入敬拜。
 
又如招待,若只站在教會門口派週刊,誰也可以。但要做得好,代表教會歡迎弟兄姊妹及新來賓,給他們好印象,則不是任何人都做到。若要做得好,首先要有笑容,見到說聲早,呼喚其名字,雙手將週刊交給他,這表現已不錯。若是長者到來,其行動不大方便;見其有需要,可作主動,扶他一把,開門給他及為其按電梯按鈕。如是新來賓,可先介紹自己,與其彼此認識,助其填寫〈來賓留名表〉;並找合適的弟兄姊妹與同坐,以隨時接待。因此,可見在事奉上,除有恩賜外,以什麼心態作,所帶出的表現可以很不同。但為何保羅如此強調呢?
 
若看第4及5節,得知保羅以人的身體,來比喻基督與教會的關係;又以身體中的唔不肢體,來比喻信徒之間的關係。信徒及同的恩賜,就像肢體在身體中有不同的功能。教會若要像身體般成長、活動及發揮功能,作為肢體的我們,以怎樣的心態運用恩賜來事奉,絕對會影響其他肢體,甚至整個身體的表現。你可能會疑惑:「為何他人如何用恩賜作事奉』?是否事奉?這又與我何干?」其實,當你決志相信主的一刻開始,在你身邊的、前面的、後面的,甚至這裏的每一位,都與你有關係。因為耶穌的原故,我們彼此之間,已經是骨肉相連,成為一個身體,彼此稱呼為弟兄或姊妹。因我們就是基督的身體,就是教會;所以,我們是有關係的。
 
這教會樣意思,不是指一個地方,而是一班相信耶穌,被上帝揀選的人。他們聚首一堂的目的,是為見證基督,領人歸主。因此,我們怎樣相處,怎樣事奉,就是見證基督。還有我們事奉的時候,是帶著主給我們的使命去作。若我們當中有人不參與事奉,就像身體中的一部份,沒有發揮功能。若你是教會的一隻眼,你的不參與,使教會只有一隻看東西,影響教會是否看得準;若歹準確,如何確定前面的方向呢?如何作決策?又例如,若你是教會的胃,你的不事奉,教會就不能吸收營養;無營養,教會就不能成長。可能你會說:「我那有這重要呢?太誇張了!多我一個天多,少我一個,也不會少!」我想說:「是否重要不是我們決定,是上帝決定。」即使如你所說,你真的歹重要。但因著你不參與事奉,使那既重要,又有的,替你作,影響其未能專心,發揮得不好,同樣影響教會。為何呢?因我們是一個身體。因此,你的參與同樣重要。
 
除了不事奉這一極端外,另一極端,是有些事奉者,自以為高人一等。所以,保羅在經文第3節,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:「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每一位說: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,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的信心來衡量,看得合乎中道。」其實,這是很多人有的錯誤看法。有人應為能夠站在或坐左聖所,甚至在至聖所中事奉,就是聖品人,看似比其他人高級。但其實不是,所有事奉上帝者均只是教會 ――― 這基督身體中的一個肢體。所以,並不存在誰比較高級,或那樣事奉較重要。教會設立每樣事奉崗位,均有其需要,那怕是一些不起眼的。你試想像教會的廁所無人清潔,垃圾無人清埋,音響室無人控制,即刻有很大的影響。那麼我們該如何看自己的恩賜,他人的事奉呢?保羅在此說:要『看得合乎中道』。什麼是『合乎中道』?即是剛剛好,適當的位置,或是中肯。但怎樣才是中肯?他繼續說:『要照著上帝所分給各人的信心來衡量』。這裏說恩賜既是上帝所賜,就是助我們事奉的信心,也是上帝所賜的,且是各人都不同。怎樣不同呢?你看我在台上宣講,看似十分有信心;但若我在音響室,需負責控音、控影或者直播,我的信心立即大跌。因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及經驗十分有限,很容易犯錯,且沒有在這方面事奉的感動。因我不可將在講台的信心,放在音響室裏。同樣,在音響室的信心,亦天可放左講台上,除調較講台咪外。為什麼呢?因兩者不同,不可以混為一談。
 
但為何人有比較的心態?或認為某些事奉較重要呢?又或認為自己比他人優勝呢?保羅在經文的第2節指出原因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 」人之所以自高自大、有認為自己比他人優勝的心態,是因為效法這個世界。什麼是效法這個世界呢?效法有符合和模仿的意思。而效法這個世界,就是將屬世的思想、價值觀或做事的方法放在教會,用作思考及作屬靈的事。例如:這世界貫輸給我們,是站在台上,面對越多人,就代表越有能力、越成功及越多光環。相反,越不起眼的崗位,越無人留意,無人重視。就如看音樂會或話劇,人們只留意台上的表現者;相反,台下及幕後的工作人員,幾乎無人留意。另一世界影響我們的,是消費心態。曾有人對我說:「到那間教會崇拜都一樣,既然作選擇,就要選擇大的!因其設施多及資源豐富,到那裏崇拜就如到去大會堂睇表演,且有不少人待侯。故是以最少成本,賺取最大回報。」
 
為何會這樣?為何我們會這樣受世界影響呢?因我們自出世開始,即受父母的教育、老師的教導、親友的意見、同事的觀點,甚至我們看的書、報紙、雜誌、網上的資訊、電影及電視等等,是來自世界。因此,我們是被世界環繞著,且陷在其中,一直受其影響不止。看似非常絕望,無出路;但保羅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後,提供給我們出路,就是心意更新而變化。什麼是心意更新而變化?心是心思,意是意念;而更新,是指除去舊後,換上新的意思。因此,心意更新而變化是指原有思想及意念,得著新的概念後,產生與過去不同的變化。其後,保羅繼續說,只有我們能心意更新而變化,才可「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」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察驗是指分辨、辨別,而善良是指美善,純全是完全及無瑕疵的意思,而可喜悅,則指上帝喜悅的。這裏說只有我們的心思意念改變,我們才能明白上帝的旨意,瞭解到這些旨意是如何美善、完全及使上帝喜悅。
 
但我們怎樣才可心意更新而變化?這更新是從那裏來呢?這就進入今日講道最重要的部份,大家非常熟的經文。請大家與我一起讀第1節:「所以,弟兄們,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,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,是聖潔的,是上帝所喜悅的,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。」這節經文比較好的翻譯,特別是中間部份,可以參考《呂振中譯本》。這裏說:「將你們的身體獻上做祭物,是活的,是聖㓗的,是上帝所喜歡的。」我們看到,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就要將身體獻上做祭物,而這祭物是活的、聖㓗的及上帝所喜歡。我們知道無論是猶太教,或其他宗教,祭物一般都用死了的動物身體。在《舊約》時代,大多用牛或羊,由祭司將這些獻祭的動物,在祭壇上放血,去皮,然後將全個身體燒在壇上。但從來沒有一個祭物,獻祭後仍是活的、有生命的;這祭物還要『聖㓗及上帝喜悅,就更因難。而《舊約》中所獻的牛羊,沒有聖㓗的,只有無殘疾;亦不是上帝喜悅,只是接納而已。
 
那什麼祭物既是活,又達到上帝聖㓗及喜悅的標準呢?我想當我講的時候,大家心裏已有答案;無錯!這祭物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惟有衪才可符合以上三個條件。因此,將身體獻上的意思,不是只是指我們的身體,還包括我們的心思意念,即我們全個生命,都應奉獻給上帝。為何呢?這在上文1至11章中,已告知我們能因信稱義、得著拯救,是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,一次為我們償還罪債;且死而復活,代表戰勝死亡的權勢。因此,我們的生命豕再屬於我們自己,而是屬於我們的主。我們應將自己的生命,包括心思意念及身體,都獻給上帝。但問題是如何獻呢?是否只祈禱說:「主呀!我願意將我嘅生命交畀袮。」這在我們決志時,就已作了。但我們有做到嗎?若如此,可以如何作呢?
 
其實,剛才提及的三點:『活的、聖㓗的及上帝所喜歡的』給我們實踐的三個方向。鼓勵大家找一個時間,安靜自己作反思,看看該如何作出改變。第一個方向是『活』。你今日怎樣活出你的生命?你為何而活?你如何運用你的時間?你用這些時間換取了什麼?賺到什麼呢?第二個方向是『聖㓗』。你是否過一個聖㓗的生活?有那一方面不聖㓗,犯罪得罪上帝呢?若有,請你認罪,不要再犯。若有需要,鼓勵你尋求協助。最後一個方向是『上帝所喜悅』。在你的生活中,你有否作上帝喜悅的事?這些事包括:教會的事奉及生活的見證。鼓勵你想想,在家庭、親友、鄰舍、同學、同事中,那一方面可以作一些上帝所喜悅的事?
其實,要作好事奉,除要有恩賜外,更重要的,是以怎樣的心態作事奉。看自己過低,以致不事奉;或過高而驕傲,都是效法世界的表現。我們之所以在不同的崗位中事奉,是因上帝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及信心。因此,不需與人比較,只要合乎中道地看自己。要能做到,就要心意更新而變化。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就要每日依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成為活的、聖㓗的及上帝所喜悅的祭物。若要做到,我們要先反省、檢視自己的生命,從而依靠主作出改變。人的生命有限,讓我們彼此勉勵,一起努力,每日以我們的生命「如此事奉」。 

Copyright © 2018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,未經同意,不得轉載。